明代巨作《永乐大典》究竟有多大?
《永乐大典》究竟有多大?
《不列颠百科全书》在“百科全书”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《永乐大典》是“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”。怎么样?够大吧?
成书
书
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(1388年),朱元璋就有修纂类书的想法了,商议“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《类要》”,但未修成。
明成祖即位后,为整理知识,令解缙等人修书。编撰宗旨:“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,至于天文、地志、阴阳、医卜、僧道、技艺之言,备辑为一书,毋厌浩繁!”
解缙
著名学者,明朝著名才子之一,永乐大典总纂修。洪武十二年进士。历官御史、翰林待诏,成祖即位,擢侍读,直文渊阁,参预机务,与编《永乐大典》,累进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。有《解学士集》、《天潢玉牒》。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,屡遭贬黜,终以“无人臣礼”下狱被杀。
过程召集147人,首次成书于永乐二年(1404年),初名《文献集成》;明成祖过目后认为“所纂尚多未备”,不甚满意。
永乐三年(1405年)再命太子少傅姚广孝、解缙、礼部尚书郑赐监修以及刘季篪等人重修,动用朝野上下共2,169人编写。组织设监修、总裁、副总裁、都总裁等职,负责各方面工作。
永乐五年(1407年)定稿进呈,明成祖看了十分满意,亲自为序,并命名为《永乐大典》,清抄至永乐六年(1408年)冬天才正式成书。据《永乐大典表》称,全书缮写成22,877卷,目录60卷,成书11,095册。
文
明
完整的《永乐大典》单册,高50.3厘米,宽30厘米,开本宏大,具有皇家的威仪和气魄。
古籍的书衣就是现代书籍的封面,因为像人穿的衣服一样包裹在书的外面,就有了“书衣”这个形象的称呼。《永乐大典》的书衣用多层宣纸硬裱,最外面有一层黄绢连脑包过,格外庄重。可以想象,一万多册开本宏阔的《永乐大典》摆在架上,如同一个小型图书馆,可谓煌煌巨制。
《永乐大典》共有3亿7千万字,都是书手们用明代官用的楷书:馆阁体一笔一画抄写出来的,两千多人连编带抄用了5年时间,平均每天要抄50万字之多。
由于现存的《永乐大典》是嘉靖年间重录的,永乐年间原本的书法不得而知。嘉靖年间负责重录工作的徐阶见到永乐本后,曾经赞叹说,旧本缮写得太好了,很难再找到这样的书手了。
从《永乐大典》的残本上,还可以看到其中的插图,这些图画全部采用白描手法,描绘的山川、名物、人物、城郭等形态逼真,十分精致,是古代书籍插图中的精品。
《永乐大典》完整的时候,插图的式样和种类非常多,如果单独编一本《永乐大典》插图集的话,那简直就是古代文明的一次大展示。
遗失
失
《永乐大典》在明代即有佚失。乾隆三十八年(1772年),修《四库全书》时﹐发现《永乐大典》已遗失缺失2,422卷,约千余册。
1860年,英法联军侵占北京,翰林院遭劫掠,丢失大量《大典》。接下去的岁月里,《永乐大典》遗失的速度更加惊人……
伟大
大
《永乐大典》如此庞大和华丽,几乎把中国14世纪以前的文化统统装入书中。
永乐大典》的最大贡献在于保存了我国明初以前各种学科的大量文献资料。其中重要的文献如西晋杜预的《春秋释例》、唐林宝的《元和姓纂》、北宋薛居正的《旧五代史》、南宋李心传的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;宋代医学名著《苏沈良方》、《博济方》、《伤寒微旨》等都是亡佚已久的秘籍,全赖《永乐大典》才得保存下来。
历史上的《永乐大典》带给人们太多的惊奇和赞叹,它的毁灭也带来了同样强烈的悲伤和遗憾,留给后世许多有待探寻的谜。
当代许多人不知道《永乐大典》是一部什么书,还有许多对《永乐大典》耳熟能详的人恐怕一生也无缘见到《永乐大典》的原貌……
纪录片:《永乐大典》下落之谜
由于现存的《永乐大典》是嘉靖年间重录的,永乐年间原本的书法不得而知。嘉靖年间负责重录工作的徐阶见到永乐本后,曾经赞叹说,旧本缮写得太好了,现在很难再找到这样的书手了。从嘉靖重录本看,《大典》的书法较为瘦长,类似欧书,看起来流畅挺拨,相比较,清代的馆阁体则显得更圆润一些。当然,《大典》的书法也有匠气较浓的,不能一概而论,也不能过于挑剔。
小楷钞本《永樂大典卷之九百八十一》二支.小儿证治十四,南海康氏万木草堂宝藏。
拓展阅读:
《坤舆万国全图解密 – 明代测绘世界》作者李兆良10月份微博集锦
是谁给宋应星加辫子?往“典籍里的中国”塞私货,问过人民答应不答应了吗?
《颜真卿》《苏东坡》《李清照》在国内禁播,原来真相如此不堪!
我们被科学主义洗脑得多彻底,连拿三柱香都觉得愚昧!
猛戳下面微店入口